北京人文大學簡介
1984 年,中國人民大學、北京社科院著名學者懷揣 "
教育報國、知識改變命運”的使命,創辦了北京人文大學。詩人艾青任名譽校長,原國家副主席王震題寫校名。
2019 年 7
月,經北京市教委批準,同意我校更名為北京人文研修學院。建校 36 年來,為社會培養了 50
余萬高素質人才,桃李滿天下,其中包括大家熟知的著名演員洪學敏、朱時茂,中國足協前主席年維泗以及央視主持人唐劍等,省廳級干部百余人。被北京市教委評為北京市教育先進單位、首都著名萬人高校,首都高校綠化花園式單位、全國唯一大學生村官培訓基地、全國學校規范化管理示范單位。學校始終把培養人文精神和綜合素質放在首位,積極創新教育教學模式,為國家建設培養了大批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。
北京人文研修學院的鐵道專業應中國鐵路總公司、中國電氣化局集團公司、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、各鐵路局和城市軌道交通發展的人才需求;服務國家“十三五”鐵路發展規劃,實現“一帶一路”國家戰略。由交通運輸部門統籌兼顧,組建并設立以培養高素質、應用型復合人才為目標的,鐵道類專業綜合學院。
鐵路就業形勢分析
中國鐵路總公司在“十三五”期間(2016—2020
年)預計建設鐵路新線 2.3 萬公里,投資約 2.8 萬億元。在鐵路網建設方面,要建成“四縱四橫”高鐵網,進一步將高鐵建設在全國鋪開,實現“市市通高鐵”的目標。同時還將加快中國鐵路“走出去”的步伐,繼續參與國際競標。
隨著我國高鐵的迅速發展,而這方面的人才缺口日益加大。據了解在“十三五”期間全國鐵路系統人才需求量約為 50
萬人。鐵路系統人才供不應求的狀況,短期內很難改變
城市軌道交通就業形勢分析
2015 年前后,擁有地鐵的城市迅速從
4 個變為 22 個,除了北京,上海、天津、重慶 4 個直轄市外,還包括廣州、武漢、沈陽、長春、南京、成都、西安、哈爾濱、鄭州、昆明、杭州、長沙
12 個省會城市,以及深圳、大連、蘇州、佛山、寧波和無錫 6
個經濟發達城市。按國際慣例,每公里城市軌道交通需要配置 50 至 60 名工作人員,國內人員配備更高。因此,每開通一條城市軌道交通線,就將新增
1000 多個崗位。預計未來十年,各城市軌道交通總投資達 8800 億元,海量式進發的城市軌道交通市場,將提供大量的工作崗位,城市軌道交通人才需求缺口,高達
16 萬人。